太皇太后笑道,“皇帝怎么这会子来了?”
“上半晌听说皇祖母身上不好,孙儿心里惦念,批完了折子就上赶着来瞧瞧。”皇帝边说边解了颈下系的闪金长绦,崔贵祥忙上前替他脱了大氅,接在手里。他见屋里人跪了一地,便道,“都起来吧。通嫔也在?”
通嫔道是,甜甜的笑。
太皇太后道,“快坐吧,难为你惦记我,这会子都好了。太子说漠北又有八百里加急,可是出了什么事?”
皇帝道,“北方有战事,鞑靼人扰我边境,烧了戍边的两座连营大寨,皇祖母别忧心,孙儿已让军机处拟诏,令宁古塔驻军渡斡难河剿灭,鞑靼六年前溃败,元气大伤,如今已剩些残部,成不了什么大气候,老祖宗只管放心,不日便会有捷报自盛京发回。”
一字一句豪气万端,声声敲打在锦书心上,宇文澜舟原就有将才,天下到了他手上之后大治北方,明治时候割让的土地如数收回,将那些蛮子都赶到斡难河以北,这确实是她父亲无法企及的,这些年来的文治武功也令四海臣服,她悲哀的想,天下人大概都把大邺朝忘到脖子后头去了,老百姓就是这样,只要日子富足,哪管那些民族大义,横竖谁做皇帝都是一样的。
太皇太后道,“政务虽忙,也要保重圣躬,该歇着就歇着,可别没日没夜的,一口吃不了一个饽饽。”
皇帝躬身道是,眼睛不经意划过书案上的帖子,满目皆是女儿家的闺阁楷书,含蓄细致并且秀美,遂道,“这是谁写的?不像是通嫔的字迹。”
锦书一凛,心头突突直跳,愈发把头低下来。
通嫔一笑,“皇上说得是,的确不是奴才写的。”
太皇太后笃悠悠道,“皇帝眼力好,我才得着个伶俐人,叫锦书,”指了指道,“就是那丫头。”
帝微一顿,哦了声,并未再追究,又和太皇太后道,“节下忙,好多顾念不上,今年寒食在二月,又是风调雨顺的一年,等开了春,天暖和了,海子边的柳树也发了芽,孙儿陪皇祖母游湖去。”
承德帝是个杀阀决断的人,对政务处置毫不手软,排除异己时或打或杀,眼睛都不眨一下,但是纵然铁腕,却是以孝出名的,人说孝顺的人都坏不到哪里去,显然他属于第三类人,也许随便能让人琢磨透了的,就做不了帝王了吧!
锦书始终低着头,也没有需要近身伺候的差事办,所以未能得见天颜,皇帝和太皇太后说了会子话,便起驾回乾清宫去了。
第十章漫嗟荣ru
交戌时,锦书和总管崔贵祥告了假,回掖庭的下处搬铺盖卷,小苓子因有差事,没能陪着一块去,塔嬷嬷体恤,怕她一个人搬不过来,就叫慈宁宫上夜巡逻正宫廊子的顺子跟着。
两人加紧着赶路,戌正梆子一打,没差事的太监就该出宫了,宫门上了锁,要出入就难了,各宫宵禁,穿堂门落锁,南北不能通行,回头要回慈宁宫,得到敬事房请钥匙,请钥匙必须通过总管,要写日记档,说明原因,写清请钥匙的人,内务府还要查档,手续极其繁琐,这是宫廷的禁例,所以最好是赶在戌正之前回到慈宁宫。
进了掖庭西跨院,看见糊了一半的窗户都收拾好了,锦书突然有种大梦方醒的感觉,真没想到还能活着回这里,早上老佛爷派人来传时都准备着去死的,还懊恼没早些交代后事,这会儿全须全尾的站在这里,是造化大,是慕容家列祖列宗保佑啊。
青桃正挎着笸箩掀堂帘子出来,看见她愣了愣,回头喊道,“锦书回来了!”
木兮和荔枝赶出来,遥遥相望都哽住了,别的屋子里也有人探出头来,看猴戏似的小声嘀咕,指指点点,荔枝横了她们一眼,打起棉帘道,“快进来吧!”
顺子搓搓手道,“我就不进去了,你们说说私房话吧,我在那边出廊底下等着,你们说完了就招呼我,不过可得快点儿啊,时候不多。”
锦书过意不去,“还是进来吧,外头怪冷的。”
顺子一笑,露出一颗尖尖的虎牙,嘴里说没事儿,已经往廊庑下去了。
荔枝拉了她一把,进了屋里问道,“怎么回事啊?你嘴够紧的,咱们在一块住了四五年,要是没有这回的事,恐怕到出宫都不知道你的身份。”
锦书笑道,“你们都听说了?有什么可说的,又不是什么好事!知道了对你们没好处,现如今不是大邺了,我是谁一点都不重要。”
几个人嗟叹不已,木兮问,“你这会子上哪儿当差?是景仁宫还是慈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