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页

就如吃饭,李玉兰每次过年带着陈志远从姥姥家回来时,机会都会唠叨舅妈抠门,喝个羊肉汤都不舍得放羊肉,都是大白菜。

这就是两人处事方式的不同,李玉兰因为自己养羊,每年过年几乎都得杀上一只,所以家里喝羊汤的时候都是肉多菜少。

反之舅妈,可能是因为羊肉比较贵的原因,她认为喝个羊汤放那么多的羊肉就已经很多了。

陈志远或许不是多么会宽解母亲李玉兰这种情况,却每次都是个很好的倾听者,点头嗯啊的同时,也会偶然说上两句自己的意见,大多时候都是叫母亲李玉兰不要在意这些,个人有个人的活法,没必要为了这些不必要的人而生气之类的话。

还有个二姨家的表妹,也在今年十一结婚,正赶上陈志远回来,到时候肯定回去参加。

陈志远的母亲李玉兰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舅舅两个小姨,旧社会都是重男轻女,特别是农村,姥姥家当年为了供舅舅上学,李玉兰早早的就辍学在家帮忙干活了,剩下的两个小姨也是一样,只有舅舅一人上了大学。

所以每每提及此时,李玉兰都有些不频,就连姥姥都觉得有些亏钱我妈,所以才对我这个外孙非常好,年年都会给压岁钱。

还有李玉兰比舅舅和两个小姨要大好几岁,在加上陈志远以前在母亲李玉兰的口中,或多或少的听过父亲陈永福在医院照顾他没见过的姥爷大半年的事,当时舅舅还在上学,两个年幼的妹妹也订不上什么事,所以舅舅和两个小姨都十分的尊敬李玉兰和陈永福。

岁数大只是一方面,想来更多的应该是对李玉兰和陈永福对这个家的付出。

因为家里和父亲这边的叔叔伯伯都不怎么亲近,所以一般闲聊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了得陈志远母亲李玉兰娘家的事情。

因为父亲这边和家里亲近的不多,不省心的到是不少,如大伯家的老三,年轻时在他家吃在他家住,陈永福还给其买烟抽,但到头来考上大学去市里定居后,却没有来看过陈永福几次。

以陈志远现在二十六岁的年纪,也就只有几岁的时候好像见过一次,现在起码得有十几年没见,早就忘记这位三哥的长相。

还有二伯家的老三,更不是个东西,过年过节的都没这么来看过陈永福,还偶尔的干些混账事让陈永福和李玉兰受气,但二伯已经不再农村,也管不了这个在农村的儿子,只能不了了之。

还有三伯家的堂哥,在陈永福当村长的期间干上了村中的电工,但却不甘于现状,一会和那个朋友合资开化肥厂,一会又正塑钢门窗,总之是挣钱他干什么,最后欠下了几百万的窟窿还不上,只能跑路。

关键你跑路就跑路呗,最后还摆了陈永福一道,让陈永福和村中另一个人作保,给另一个人借了三万快钱,什么都没说就跑路了,最后要账的找不到人只能给作保的两人要。

而因为陈永福和堂哥的关系,三万块让陈永福换两万,另外一人还一万。

这事陈永福就不干了,凭什么两个人做担保,他一个人多还,为此还打上了官司,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的拖着,为此气的陈永福生了一场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