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页

那郑立晏能做什么呢?

肯定是要想个营生的,虽然凭着何氏的嫁妆和宋嘉然的嫁妆,两人也能舒舒服服过一辈子。可郑立晏并非一个乐意吃软饭的人。

他也说不上有大男子主义的吧,就是觉得,男人应该有自己的事业。若是这个事业能做得好一点大一点,那就再好不过了。他更想的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让宋嘉然过上好日子,过上让人尊敬的日子。

他与勋贵无缘了,那就只能走士农工商的路子。

农,两人都不会种地。而且,这时农民的地位虽然看着很高,但生活水平却真的算不上好。不过郑立晏倒是的确可以花点银子买上几百亩地,当个土地主。但是银子从哪来,不还是得从嫁妆里出?那他不还是吃软饭的吗?

工,大夏的工种挺多的,但无论哪一种,不都得学个大几年甚至上十年才能独立挣钱?尤其是现在还信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观念,许多真正有技术的人,那都是快临终前,才将绝活教给徒弟的。难不成郑立晏得先学个十几年的基本功?

他也的确有捷径可以走,毕竟他有着一身无人能比的大力气,去码头搬货就挺适合他的,但搬货才挣几个钱?他又不是家里缺钱何必要出去风吹雨淋呢?

哦,他也挺适合当屠夫的,可是,他晕血啊……别猪没杀成反倒被猪拱了。

那就只适合“士”和“商”了。

士,那就得走科举的路子,原身不是爱读书的性子,或者说,原身的脑子,它不适合读书。所以,郑立晏脑海里关于大夏的科举之道、圣贤书并无什么深刻的理解,也就是说,如果走科举路,那他就相当于要从头开始读,从头理解。别人寒窗苦读数十年才能金榜题名,他却得短则明年,长则七年内就得有点成绩——若是七年都考不上童生秀才,到时已经二十九岁“高龄”的他只怕会遭到无数嘲笑。

如此艰巨的任务,哪怕在原本的世界算得上是高材生的郑立晏也不敢保证能完成。

最重要的是,上辈子读了二十年书,这辈子还要读而且还要读得更刻苦,他真的……

商,从现实条件来看,从商是最简单的路子了,他们有本钱,两人有脑子有想法甚至有经验,想要在大夏成为一个富商并不难,只是,商人低贱却也是真的。

官商不通婚、商人后辈科举难这些都是现实问题。如果他们决定要经商,这些问题都要考虑在内。

将这些话给宋嘉然一一分析了,宋嘉然也无奈,“好难啊!”

郑立晏倒不气馁,“难,趟过去就是了。先等郑家的事解决了,去官府正式备了案,与郑家分了家,我们也恢复了良民身份,再下决定也不迟。到时,无论你想住在都城,还是住在其他地方,我都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