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爹, 二小说今年税和去年一样, 你提前备好, 剩下的晾干了放进东屋。”关二婶坐在院子里,一手拿一个棒子,相互搓着,棒子上的玉米粒纷纷往下掉。

这也是他们将玉米棒晒得足够干, 才好搓下来,搓下来的玉米粒还要再一次晾晒, 水分去的差不多了,才能收进麻袋里,以便保存。

他们村子绝大多数种的都是玉米, 亩产都还可以,一般年份都在六百斤到八百斤不等, 特别好的时候也有过九百斤。

赵国的田税是每年秋收后按亩征收粮食。北方各地,大致是中等田每亩收获一百斤, 输官税三十斤,并不设置上限, 官府为了省事, 每年都会去几个村子分批测量几亩地的产量,然后取一个合适的斤数来收。

不过一般衙役都会多收一些, 大约一亩地要收三百斤左右,要是不经心伺候着,交税就得交一半的粮食出去,剩下的自然也不够一家子吃一年的了。

每年交了税之后, 还会有粮商来收粮食和卖粮食,很多人会把手上的好粮食卖掉,换成更难吃的黍,同时也留下一部分钱。

只有家里粮食多的,才会留下一部分好粮食,和黍掺着吃,关二婶家就是这样做的,他们一家子除了关杨,平时四个人都下地,对地里的活很上心,收获的粮食也是村里的佼佼者,每年除了卖掉的,还会特意留下一部分。

关二叔一家都很勤快,关杨农忙的时候也回家帮忙,他收粮食的动作娴熟,一看就知道不是个懒的。

反倒是顾北知和他比起来,逊色很多,掰棒子的时候就慢吞吞的,现在搓玉米粒更是笨手笨脚,手掌都搓出水泡了,他面前的一小堆玉米粒也就比大宝和二宝多一些而已。

最后还是关舟看不下去,将他赶去厨房煮凉茶,接替他的位置利索的搓起了玉米粒,没一会儿就搓了顾北知一个时辰的量。

虽然是深秋,但家家户户都要下地干活,抢收又十分累人,非常容易上火,有条件的人家都会去赤脚大夫那儿买几包配好的清热去火的凉茶,每天煮一大锅,当成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