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7页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下一个国子监的当权者,会看到宋家得利而无动于衷吗?

宋青苑不愿意以恶意揣测人心,但未雨绸缪,亦不可不防。

这么想着,宋青苑微微一笑。

“我倒是有一个想法,林大人何妨一听?”

“哦?”

林祭酒眼睛一亮,来了兴致,“请说!”

“首先,聚友轩是我在榆林县时所起的名字。”

“现在既由国子监出面开办,隶属朝廷,那这个名字,是不是也该改一改?”

宋青苑清澈的目光,注视着林祭酒。

林祭酒点头,“确实不好混为一谈。”

“那依你之见,叫何名为好?”

林祭酒反问回去。

“国!学!馆!”

聚友轩名字文雅,意聚天下之友,带着私人性质。

国学馆以国为单位,着重突出了朝廷,意欲点明其官方性质,更据权威性。

“国学馆?”

林祭酒轻声重复。

“这个名字很好!”

沉稳,庄重,也能体现朝廷对天下学子的爱护之心。

“这个可以!”

林祭酒应下,既而问道,“你还有何想法,一并说来?”

改名只是抛砖引玉,宋青苑必有下文,林祭酒侧耳倾听。

“咳!咳!”

宋青苑清了清嗓子,表情严肃,接下来她要说的话,才是真正的重点。

“国学馆既是国学,那便不要拘于一地。”

“我要求府城以上必开国学馆,如果有条件,大的县也要开设。”

说道这里,宋青苑声音一顿,继而解释道,“京城是大齐国都,是最繁华,最富庶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