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山当时,就被作坊开除,后来小山嫂,又跪又磕头,哭天抹泪的,才求得了宋家的原谅。
东子娘,因为有一个好儿子在,也慢慢和宋家,缓解了关系。
如今,只差不肯低头的宋福贵家了。
“富贵叔,多说几句软话,也没啥的,不吃啥亏!”小山爹说着。
宋富贵神色莫名,默默的嗯了一声,就不再言语,带着家里人,重新坐了下来。
周围人看见,不约而同的,舒了一口气。
大喜的日子没闹起来,如此甚好。
…………
宋家的流水席摆了三天,宋家三房,耗费了上百只鸡,上百只鸭,以及七八头猪。
公中提供了米,面,油,豆芽。
二房拿出了酸豆角,豆腐干,干肠,熟食。
大房的产业中,没有吃食。
不过,孙氏为了聊表心意,特意拿出十两银子,交给公中。
宋老爷子,周氏,对此非常满意。
一家三房,和和美美,多子多孙,比什么都重要。
出了月子的叶氏,气色格外的好,也开始在家里,走动起来。
这天中午,叶氏喂完小五,跟着大奎媳妇在厨房做饭。
叶氏抱怨道,“鸡鸭猪那边,现在都不缺人手,我这一天天的,除了看孩子,都不知道做啥好!”
“三太太就是闲不住的人。”大奎媳妇笑着接话。
“那可不!”叶氏点头。
“以前每天忙忙活活的,觉得时间过的挺快,现在突然闲下来,就不知道做啥好了!”
“可以给孩子做点小衣服,小袜子,打发打发时间。”大奎媳妇建议道。
“小孩子长得快,穿衣服费,隔个十天半拉月的,你就能发现,新做的衣裳,又短了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