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页

属于她的荣耀太多,难以一一具体言说。

后人分析前人作品时,总喜欢结合对方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来看。

云中君的过往非常清晰,十八岁以前,住在谢家,和其他家人一起住,没去上过学,家中请过老师,教她认字。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开始崭露头角。《玫瑰园》一炮打响,此后快速崛起,屹立于文坛。

《玫瑰园》连载时,因女性权利一事,与文坛半壁江山开战,著文互相批判,其中“东君”作为云系文人,堪称马前卒,用词犀利,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他们当年的骂战放到今天仍然经典,云中君引经据典,将持反对意见的人一一辩倒,东君随后而至,冷嘲热讽,言语攻击。据说还有人晚上在房间枕着报纸默默流泪,想骂又骂不赢,只能悄悄哭。

这两人不愧是青梅竹马,默契十足,就连骂人中使用的典故都能相互勾连,别有一番趣味,让人会心一笑。

因这一场骂战,《玫瑰园》的声名,传遍全国。《重器》接踵而至,受众更广,老少咸宜,说书先生都爱讲这个。也因为《重器》,云中君的才华真正得到认可。

自古文坛如战场,写出一篇名作往往算不得顶顶出众,只有佳作不断,才让人相信,这人真正有才华。

正当所有人以为云中君会如大日横空,将所有人衬得黯然失色时,《玫瑰园》结局出来,一片哗然。接着被证实,末尾所指的照片是真实的,随着照片的传播,风声鹤唳。

后人考究时,非常好奇,究竟是云中君提前见过照片,构思出这样一个故事,处心积虑要揭穿,还是中途看到照片,改了《玫瑰园》原来的结局?

《玫瑰园》浑然一体,前后勾连,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从第一期开始,就能找到隐藏的线索,读完全本,还能反复看。

仔细研读,更偏向于前者。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