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页

如果没了种子,他们什么也做不了。

除非以色列方面获得这项专利技术的授权,又或者彻底买断,这就要看他们具体愿意花多少钱了。

看见陈牧沉吟不语,成老爷子又说:“其实你也不用多想,就目前来说,以色列人主要是希望把你们的新品种水稻引进过去他们国家种植,看看种植和收成的情况怎么样,暂时还不会和你谈技术转让的事宜。”

“为什么?”

陈牧不明所以。

成老爷子解释:“他们要等到你们的新品种水稻在以色列种出来以后,才会通过收成来估算这项技术的价值,看值不值得花大价钱把技术买回去。”

说白了,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先引进,等水稻种出来,再看要不要花钱获得技术。

陈牧明白了,他觉得将来等到以色列人想要获得专利授权的时候,自己可一定要狠狠宰一刀,不可错过。

一路闲聊着,车子终于驶进成子钧的农场。

上一季的水稻虽然收割完成,可是新一季也即将要插秧,而且这一次将会是一万亩的种植面积,所以拖拉机正在翻犁田地,做好准备。

一下车,成子钧就主动为父亲和妻子讲解起了他的“事业”。

想比起他的前期投入,三千亩的水稻收成虽然不算什么,可这仍然是值得他吹嘘的资本。

成老爷子听着儿子的话儿,看着眼前的稻田,有点感慨的说:“不错,本来以为你这辈子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活了,没想到还能跑到大西北来,把水稻种出来,你这一次可真让我刮目相看,给我涨脸了。”

成子钧略一扬眉:“爸,你这么说也太埋汰我了吧,就好像我从不敢正事儿似的……啧,现在这才哪儿到哪儿啊,以后我们这里肯定能种出更多的水稻来,那到时候是不是要把您的这张老脸涨到天上去?”

成老爷子没好气的看了儿子一眼:“这怎么叫做埋汰你呢?我这是夸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