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位再和气不过的人了,他们家的邻居都知道,甚少与人红脸。”
“他们夫妇在县城里开银铺子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要是那种只想牟取暴利的奸商,那铺子也开不到现在。”
余红翠想,到底如何还不知道,少不得让张妈妈或者贺嬷嬷去县城跑一趟。
充当客人刁难一番,看看情况再论。
余红翠又问了姚家的一些情况,杨娘子越说越觉得有戏,不知不觉,便在赵家停留得久一些。
赵玉婉偷偷来清溪村的时候,就躲在私塾后面的小窗下。
那后面有一条小道,是赵家老宅到私塾必经之路。
她原本准备在那里等赵玉安下学的,结果却意外听到一些她不想听的话。
私塾里,张夫子与赵福明闲谈道:“听说今天又有官媒登门了,不知道这一次又是替谁家公子说亲呢?”
赵福明也不清楚,当即摇了摇头道:“大孙女的亲事有她爹娘张罗,又有她两位舅舅把关,我这个当爷爷不用操心。”
张夫子羡慕赵福明好福气,有一个出手大方的亲家,还有一个有出息的儿子。
晚年不用愁,还受人敬重。
哪里像他,一把年纪了,还要出来教书育人,赚钱养家。
好在赵家和气,给的银子也多,一年四季还要送几身新衣裳。
在赵家私塾里教书,说出去也体面,这才老了老了,找到了那么点读书人的自豪感。
张夫子笑了笑,羡慕道:“能请得动官媒来说亲的,想必也是一户体面的人家。”
“这乡下的媒人,现在已经不敢登赵家的门了。”
“前几日我回家去,村里有人来问我,说玉婵的亲事定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