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

“我全销掉啦。”薛清欢说。

见甄明桂满脸疑惑不解,一只手揪着她的衣袖不放,俨然一副今天不把话说清楚就别想走的架势,薛清欢无奈,主动坦白:

“我在江南有几条码头,几支船队,那些《顺意帖》提了货以后,我就让他们装了船,随货物一路南下,沿途经过岸边的时候,就往一些地方上的书斋里销几百册,说起来,两万册都没够我一路销到底,中途就没了。”

甄明桂只知道薛清欢是安乐侯刚认回来的孙女,并不知晓她在被认回来之前做什么的,现在听说她有码头和船队,很是吃惊。而更吃惊的是,她没有想到,薛清欢会用这种方法把那两万册《顺意帖》给销售一空。

当时起源书斋的掌柜和她私下说过,说是大京府有恒远书斋压着,大多数的书斋都不会卖《顺意帖》,让她跟薛清欢说自求多福,别报希望云云,甄明桂觉得这些钱对于她们这样的人家来说,并不是什么大数目,薛清欢既然做了那肯定是负担的起的,也就没跟她多言。

若非今天薛清欢带她来恒远书斋看到《兰陵赋》的现状,甄明桂都想不起来还有这茬儿。

“我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甄明桂低头看了一眼沦为烧饼纸的《兰陵赋》,再想想销售一空的《顺意帖》,不禁由衷的感慨‘选择’的重要性。

再好的东西也要遇到真心为它包装的人,才能让更多人喜欢。若是好东西遇不到有心人,最终也只会是萧条收场。

“清欢,我一直想问你,都说那《顺意帖》是大大王赵肇的手笔,大大王字号长明居士,你为什么对大大王的字帖这般上心?”甄明桂问。

上回薛清欢得知董启珍想帮平王结交双绝先生,准备拿《顺意帖》做垫脚石的时候,流露出了空前愤怒,而后才有了她们在书局抬高刊印数目的事情。

“你是故意把字帖的数目抬到这么高是不是?你早就料到双绝先生的《兰陵赋》最终会落得如今的境地是不是?你就是想帮大大王出口气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