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页

看架势活像是什么包青天在审陈世美。

且先不论陈世美冤不冤, 包青天的气场都前所未有的厉害。

然而江时完全没反应过来, 微微怔了一下:“说什么事?”

“说你让我变成了姘头这件事。”

小姑娘凝着眉,“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你都一一都给我解释清楚喽,我再决定是要跟你一拍两散,还是共同攻坚。”

江时敏锐地注意到, 她用了“解释”这个词。

而非“交代”, 也非“坦白”。

说明在余琨瑜心里, 她还是下意识地倾向于相信“江时是无辜的”这个定论。

“我当年因为太爱出风头, 被学校派出国, 师长的态度尤其强硬,便以为自己至少三两年是回不来的。”

因为夜渐渐黑透了, 大晚上的站在院子里受冻吹风, 根本就是自讨苦吃。

所以江时牵着余琨瑜的手, 一边踩着楼梯上楼一边缓缓说。

余琨瑜没挣扎, 老老实实跟在他后头, 听他简述往事。

“我以为自己至少三两年回不了国,所以给家里寄了信,也没写多少,只是把这件事告知一声。我母亲不怎么了解外头的世界,但对于洋人的跋扈和欺辱,还是清楚的,她生怕我出了国英年早逝,便千方百计地想要骗我回家。”

“她说她给我定了一门亲事,要我赶在年节前回去成亲,不然她就吊死在房梁上,以免愧对祖宗。”

“我那时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性子也独,回家后和他们大吵了一架,又跑去顾家找了那位被定亲的姑娘,站在她面前,趾高气扬地警告她别擅自嫁过来,反正我是一辈子也不会认的。”

说到这里,他微微一顿,似乎是在回忆当年的场景,好半刻才继续道:“大约是我当时的行径实在鲁莽,压根儿不像个成熟的青年人能做出来的事,所以对方也没放在心上,敷衍般地应了,她以为是在安抚应付我,我却当成了一个板上钉钉的承诺。”

“后来我出国,不到一年就被召回金陵,北上之前,只来得及给家里写最后一封平安信。我母亲却以为我从此就能在国内安稳定居,于是瞒着我把顾家的女儿娶进了门,正好是我认识你的那一日,顾长英在我老家被我族亲安排着,牵着一只公鸡稀里糊涂拜了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