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律法里有一条叫亲亲得相首匿制。
直白的说就是准许亲属之间互相包庇,譬如父亲杀了人,儿子妻子选择包庇不说不会受到任何责罚,且在众人眼里,包庇才是正确做法,若去举告非但不会让人觉得正直,反而认为你这个人不孝不义。
除非涉及到谋逆大罪。
退一万步,即便证据确凿表明顾解虐子杀子,顾渔也得先扛过一百仗,再坐三年牢,民告官,子告父,妻告夫,都要先处罚原告一通。
南若先前抄写到这段律法时,很是在心里吐槽了一番。
所以这件事很难处理,纵使王尚书想给外甥讨公道,也得顾及外甥的名声。
他们这些外人,就更不好掺和了。
南若垂眸,眼前掠过顾渔被扔在地上绝望的模样,若他没有将人认出来,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赵荣见状就知道自家外甥又心软了,按住他的胳膊:“便是你想打抱不平,也要看人家是否愿意接受,再者事情真相如何还不知晓,不能只听一面之词。”
南若知道舅舅是好意,按捺下来只说明白。
没等多久王尚书便开门出来,自是朝着两人一番感激,而后将顾渔带走了。
这是应当的,南若没理由阻止。
倒是顾渔临走前主动拉了他的衣袖,递了张字条给他:
“救命之恩,定结草衔环以报。”
南若沉思片刻,将纸条收了起来。
他们在别庄住了五日,南若无心玩耍,一边与赵荣仔细商议社团规章,一边分心关注京城。
广德侯那边仍然没有动静,倒是顾渔的事顶替上官子辰上了热门头条。
只不过爆出来的只是他被拐一事,当时许多人在场,又一起去了衙门,都不需要搞什么水军推波助澜,百姓们已经自发口口相传——单去衙门半日游就够他们逢人述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