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数千年前,这里还是瓦黄墙白、回廊古静,男耕女织。后因人口太多,水源枯竭。村长就派全村青壮年寻水。
有一对恋人,临别依依时为心爱的姑娘留下一碗清水。几个月后,待寻水归来却发现村子早已沙尘肆虐,大地干裂,而全村老少皆已死去。
小伙到屋里看到心爱的姑娘已死去。
临行时放的那碗清水却纹丝未动,依然清澈。
原来,姑娘怕心上人回来无水可喝,自己宁愿渴死却也不舍得动这碗清水。
小伙在姑娘旁痛泣而死感动了上苍,于是便将女子化而为泉,男子变成沙山,永不分离。
当然,这仅仅是个传说。
对于陈晚安而言,月牙泉应该是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呜,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惊,风削棱还峻,人脐刃不平。
这首生动的咏景诗,是唐代诗人对敦煌鸣沙山奇观的描述。鸣沙山自古就以璀璨、传神的自然奇观吸引着人们。
西汉时就有鸣沙山好似演奏钟鼓管弦音乐的记载。
《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
《旧唐书·地理志》载鸣沙山天气晴朗时,沙鸣闻干城内。
敦煌遗书载鸣沙山盛夏自鸣,人马践之,声振数十里,风俗端午,城中子女皆跻高峰,一齐蹙下,其沙吼声如雷。
清代《敦煌县志》将“沙岭晴鸣“列为敦煌八景之一。
而陈晚安眼前的鸣沙山月牙泉才是真的美丽。
敦煌鸣沙山全由细沙聚积而成,沙粒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晶莹透亮,一尘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