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页

温榆考试的座位,是倒数第二个,他的试卷也几乎是在最后,所以萧霁宁先看的是前面几分试卷。

第125章

其他人也是如此。

试卷会有执笔太监先誊录几份, 原稿给皇帝阅读,誊录的稿子则分发给其余监考官看。

今日进殿试的人仅有十位, 他们都是千挑万选中脱颖而出, 大萧最优秀的学子。

无关乎背景、家世或是其他的什么,今日这些人能出现在这里,凭借的都是寒窗十年的苦读所积累的学识。

然而选官, 选的不只是学识,还有道德和品性。

除了这两个方面,萧霁宁要看的还有他们的为官处事之道。

好人尚且会变成坏人,更何况要做好官可比做好人要难太多。

盛世之下才需要清官好官,萧霁宁接过的大萧不是盛世, 他接过的一个内忧外患夹击,维持在针尖上摇摇欲坠的王朝。

所以萧霁宁不需要一个绝对公正耿直的清官——起码他的丞相, 没必要是这样的人。

因此萧霁宁才会出这样的题目。

在一品楼的时候, 温榆就曾经说过当今大萧朝堂上最重要的问题是:皇帝无实权,无帝威,百官畏京家甚于皇权。

而今日在大殿上的考生们,几乎不会有完全纯粹的寒门考生, 就算当初身出寒门,可到了殿试这一环节, 或多或少都会与前朝有些牵涉——在一个考生未高中之前就提前拉拢他, 岂不比他高中之后再讨好来得轻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