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思雪嘿嘿一笑,“采菊东篱下的那位就是被贬到这里,那首鼎鼎大名的采菊诗写的就是这个地方,这下你们知道了吧?”
杨旭明一脸无语,“那首诗不是叫《饮酒》吗?别以为我没文化就可以欺负我。”
岳震涛一脸讶异,“原来是这样吗……”
杨旭明回过头,瞪大了眼睛,“你不是本地人吗?怎么第一次听说的样子?”
岳震涛苦笑一声,“我从小在九江长大,基本没来过彭泽……怎么会了解这种偏门知识啊。”
应思雪看着外面那些荒废的土地,问道,“岳老师,你们这边的土地全都像这样了吗?完全没人种啊。”
岳震涛摇头,“不是,荒废的土地并不多,主要集中在这种人口比较少、地势又比较偏僻的农村。”
“现在还留在农村种地的,除了无法外出打工的老人外,就只有那些集体承包的个体户了。”
“江西的米产量还是很高的,懒一点一年能种两季,但是那些承包的个体户勤快一点的话,一年能种三季甚至四季。”
“那些集中承包稻田的地方,每当稻米成熟时,就会有人下乡去成批收购。”
“只是这些被收购的大米大部分都流入国外了,在国内销售的很少。”
“而这种偏僻的山里,因为地势偏僻没有居民居住,也没有采购商会来,所以除了一些留守的老人会每年种点稻米给自家吃外,大多数地基本都荒废了。”
岳震涛解释道,“越是经济不好的地方,越容易这样,因为青壮劳动力都被江浙沪吸收了。”
“这边甚至会有那种一个村一个村的荒废情况发生,因为很多在外地打工多年的人都赚到钱搬到镇上甚至城里了。”
“于是原本地处偏僻的老屋子因为没人住,久而久之就荒废了。”
应思雪看着道路两旁的景象,叹了口气,“看起来李子她家的情况也类似呢……杨大师,你说过李子是留守儿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