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媛蹉跎了半天,才摆脱了鲲哥的旁敲侧击,回到自己的节奏上来。
她和爸爸刚跨进家门,听就见刘女士从满是水蒸气的厨房玻璃门里伸出头来,“哟,挣钱的人回来了,快坐快坐,咱们年夜饭马上好啊。”
宋媛热情的放下行李进去帮忙,刘女士慈眉善目的把她赶了出来,“难得回来,是稀客啊,去坐好等着吃吧。”她说,同时转头指派:“老宋,过来,把三鲜汤端上桌。”
好吧,宋媛心里知道,她回家来就是一条鱼,撑过了三天,在刘女士眼里,也就臭了,这两天还是鲜活的好时候。
她腾出一点时间,说回房去收拾衣服,其实是记挂着程为那本记事本。她一走进房间,赫然看到刘女士给她换了一整套玫瑰紫的床单被罩,色彩浓烈,直逼人心,嗯,是妈妈的爱没错,她想。
程为说,记事本里本来不是专门写给她的,是他的日记,他说完,低头笑了,觉得这么说也不太准确,又补充说我其实也不爱写日记……他一时没想好怎么描述这件事,停顿了一会儿,听见宋媛回答他,她说:“我知道。”
他们相视笑了笑,他便不用再解释了。没错,她清楚的,当年老师曾要求大家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但程为因为实在不爱做日常记录,常常不能完成,最后得到特权,可以不用写日记;而宋媛则和他相反,因为日记内容质量太好,获得了免交的许可。于是他们两人算是殊途同归,是全年级独有的两位可以不用交日记作业的学生。
宋媛蹲在行李箱旁边,手指拂过那记事本的黑色封面。她翻开看了第一页,他没有写日期和天气,程为从来不是中规中矩的好学生。他只记录了事件,他说:今天是第一天来新学校报道,这里一个班竟然有 55 个人,真多。老师很热情,同学们似乎不太热情,老师问我,想坐在哪一排,我说想坐第四排,所以我坐在第四排靠窗的位置。这个位置好,如果空间可以重叠,我正好和明清后坐同桌。
宋媛看着他短短的一段话,才想起,他们从来没坐过同桌,她也看过许多校园故事,那些故事都从一对同坐的男女生开始,发展到灯红酒绿的大都市为止。红男绿女们要配合着玻璃酒杯和迷离的光线才能吐露当年,卸掉防备相互靠近,最后终成眷属。
她在心里庆幸,还好她和程为不用经过这样的周旋,他们没坐过同桌,但他们还像当年各坐一边时一样,近在咫尺。
“媛媛,来吃饭了。”老宋隔着房门叫她。
“来了。”宋媛赶着站起来。
餐桌上已经摆满了,他们家还是家乡习惯,中间照例是一盆“全家福”,年夜饭要有鱼要有虾有一盘油光灿灿的白斩鸡,今年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像刘女士说的,宋媛成了稀客,她特地准备了一盘咸呛蟹,宋媛看着忍不住凑过去闻了闻,嗯,没错,是这个味道。她小时候跟着爸妈回余姚老家,那时爷爷奶奶还健在,她第一次在四方的木桌子上吃到咸呛蟹,特别喜欢,从坐着的长条凳子上站起来,尝试着要多夹一块。可惜内地新鲜的水产少,她后来很少再吃到。
“行了,别闻了,你就坐那儿,摆在你面前,好不好!”刘女士一边分筷子,一边嗔了宋媛一眼。
“嗯,”宋媛也不客气,“爸,咱们这儿现在也买得到这么新鲜的螃蟹了?”
“啊,那可不是嘛,现在超市什么都有卖的,不像从前了。”老宋正歪着头,给自己倒满一小盅白酒,“以前还说,你这么爱吃鲜货,将来得把你嫁回老家去,现在不用了,哈哈。”
呵呵!宋媛举着筷子着意看了看老宋的表情,他一派闲适,所以她跟着试探说:“那嫁到海边去,吃的更多,是吧,爸?”
“嗯,那肯定的,靠海吃海嘛,和别的地方不同。”老宋自斟自饮自开怀。
“就是离家太远了,是不是?”宋媛小心翼翼。
“唉……”老宋叹了口气,“说起离家远,你看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离家远的,没啥,近有近的好处,远有远的好处。”老宋开通的说。
哦……爸爸的思路真辩证,宋媛在心里欣慰的想着,真好真好。
“远!要去哪儿啊?”刘女士把炒年糕端上桌,顺势坐下来。
“哦,”宋媛警惕的回应:“说我工作的地方离家有点儿远。”
“远是有点儿远,不过你们那儿气候好,冬天暖和,是不是,从来不下雪,海鲜还多,嗯,我觉得不错。”刘女士点头表示了满意,超出了宋媛的预期。
“呃,妈,你还挺喜欢那儿的呢?”
“嗯,多好啊,不容易得关节炎,是吧老宋?”刘女士转头去嘲笑老公的老寒腿,哈哈笑着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