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页

如今他正躺在斯里兰家的沙发上翻看这本书,已经翻到纪泉女儿那部分了。

总结一下便是……

“都没有写到他们的死亡,全都是些日常琐事……”

但并不是没用。

倒不如说,没有人像江淮这么闲,他把所有书看过一遍记在脑内,发现了一个共性,自传体小说,最像小说的部分,就是用春秋笔法把“日期”给抹掉了。

某某年不说具体年份,会说“我摸到自己的胡子,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成年了”,某某月,会说“秋雨突然来了,第二天就感冒了”。

没有年份不要紧,甚至没有国家都不要紧——

江淮用天气和年龄来区分,尤其是父女两人,很多内容是重合的,所以时期也能对上,然后是语言习惯和语言本身,区分开不同国家——不过没什么大用。

然后是偶然提到两句的大事件,比如某地地震或者海啸,某国开战了。

他费尽了好几个小时,只留下了可确定的内容,信息量勉强塞满一页纸。

天灾有点多。

所有书都没有提过他们是如何死的。

年龄小的,那书就普遍比年龄大的人要短,这只能说明……他们书中的时间线是一致的。

不然大家都能活到八十岁,哪里有年龄大小区分。

只能是到那个时间节点,有人才十岁,有人已经四十了。

江淮蹙着眉,他感觉书中仿佛藏着一片茫茫大雾,大雾把那个特殊的“时间节点”给藏住了……藏得江淮根本不知道是否真的存在这个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