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页

可惜王安石想得很好,却高估了自己看人用人的本领以及古代社会基层官吏的执行能力。

几十年后出了那么丢脸一桩大事,可不就得找人背锅吗?

当年司马光怎么评价王安石来着,直接给他归纳了三个不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大伙凑在一起一总结,可不就是你王安石不听上天警示、瞎改祖宗之法、弄得百姓怨声载道,才搞到大宋蒙受靖康之耻,这锅你可得背好了!

这种观点到明清都还很盛行(比如冯梦龙都直接写进书里),直至清末需要搞改革了,才被梁启超翻出来给老王伸了冤、正了名。

改革不易啊!

这么大一个国家,又不是玩儿战略游戏,败了可以重来。

有时候哪怕初衷是好的,事情也有可能往坏的方向发展。个人的力量终归还是有限的!

吴普给王安石一个大胆的建议:先去朱元璋那边培训一段时间,等了解完这个时代的基础情况后就去研读一下马列和毛选!

那肯定很对王安石胃口,毕竟他改革思想超前,写诗写文章还很有辩证思想,连古人的诗文都翻出来抬杠。

比如古人写诗说“鸟鸣山更幽”,他就写诗说“一鸟不鸣山更幽”;别人感慨贾谊不受重用说“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他就反驳说“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这么有辩证精神的人,不去接受马列和毛选的洗礼着实可惜了!

多学学现代改革理论,王安石说不准就能知道自己当初夭折掉的新法问题出来哪儿了。

像他当初那种全科教材都自己一通瞎编并当场指定为科举必考书目的改革法,实在太脱离群众也太招仇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