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一个导演能够拍出如此精彩的精神分析影片。]

文章被《当代电影》刊登,然后也是同一天内,《电影艺术》刊登了杨巍教授的影评《人性本恶》,也是对同一部电影的评价。

[电影开始时,在女主李潼南的车上放着一本书《荀子》,一开始没觉得是细节,但看完全部电影后,才明白这本书阐述了,电影主题,荀子说过:好恶、喜怒、哀乐,夫是之谓天情。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

荀子是古代思想性恶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荀子认为,恶、食色是天性,需要后天教育束缚,仁义是圣人之伪。

小男孩是王甫志本身主人格,因为儿童时期的经历导致了极度暴力的性格,所以有了多重人格压制住本性的人格,这些人格或许善良,或许凶狠,或许贪财胆小,但无一例外都是在社会挫折之下形成的人格。

最好的证据是在一开始,盛梁平说要出门找救护车,但孙南川却拉住盛梁平的衣角不想让其离开,要知道在电影中孙南川是一言不发,很内向,如此怎么可能依赖刚认识的盛梁平?

很简单盛梁平是最善良正直的人格,所以孙南川不想让盛梁平离开,仔细想想孙南川杀人时,是不是盛梁平都不在。

我不认为这是巧合,因为楚舜电影中的无用镜头很少,《致命id》电影更加如此,不是隐喻不会无缘无故特别给了李潼南后座上《荀子》镜头。

“当我上楼时,碰到一个原本不在那里的人,今天他又不在,我希望,我希望他永远消失。”

主人格的低语,他希望谁不在?答案显而易见。

《致命id》成功是因为剧情反转,但我们能看到更深层的含义是,楚舜对古代学说的深刻研究。]

杨巍和苏史纪解析的角度完全不同,影评不同本来是没什么,要是完全一样才不对劲。

看电影各有各的分析,但是偏偏杨巍和苏史纪私下也不和,可以理解为胡适和鲁迅,胡适说孙悟空起源于印度神猴哈努曼,然后鲁迅就说是起源于民间神话无支祁,胡适回怼说无支祁也出自哈努曼,鲁迅说胡说软弱奴性。

杨巍和苏史纪就《致命id》争辩起来。

虽说在生活中,杨巍教授是很安静的一个人,善于聆听,但这影评和学术领域,还是非常强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