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标榜自己。”刘立杆骂道,“老子走在街上,还大家都能看到,是不是我也是公共产品?”
“你不是公共产品,你是公共汽车,从这个女人这一站,到了下个女人那一站。”小武在边上说,张晨大笑。
刘立杆也笑了,他说:“这也不错,最好再来几个买月票的。”
张晨让赵欣组织几个美院的学生,临摹了一批他们油画馆的画,挂到了上海、北京和杭城的会所里,每一幅画的下面,都特别注明了,“原作收藏于本公司杭城‘湖畔油画馆’”,这样,把他们的油画馆,和这些会所建立了联系。
既扩大了他们油画馆的知名度,也增加了他们会所的份量,最主要的是,会所的这些地方,确实需要油画,张晨就想到了,与其去临摹别人的藏品,不如就临摹他们自己的藏品。
让张晨没想到的是,这些作品还不断地被人买走,卖油画,意外地成为了他们俪语订制的业务之一。
特别是小树的作品,他们湖畔油画馆的画册,在所有的会所里都摆放了,很多看过他那幅《姐姐》的客户,知道这画家原来和他们公司有这么紧密的关系,就要求小树给她们画肖像,开出了不菲的价格。
这样,小树就需要经常地往北京和上海跑,到了后来,感觉实在有点吃不消,这些订制作品,把他自己创作的时间也挤压掉了,小树就让小米帮他减少订购,小米想了想,觉得直接拒绝也不太好,她干脆把小树一幅肖像的价格,直接翻了一倍多,到了一百五十万。
小米是想以此来减少有需求的客户,没想到价格高了之后,要求订购的客户反而更多,那些原来请小树画过画的,看到小树的价格一下子涨了这么多,更觉得物有所值,又来要求小树给她们画画。
没有办法,最后是只能排队,有需要的客户,报了名,交了定金,但时间,需要根据小树自己的时间来安排,这一下,又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小米和张晨说,张总,可惜了,要是我们有十个小树,该有多好。
张晨笑道,要是有十个,小树就不值钱了。
……
张晨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他拿了起来,是谭淑珍,谭淑珍问,张晨,你下午都在办公室,不离开吧?等我一下,我现在过来,有事情找你。
张晨心想,什么事啊,还这么郑重其事的。
张晨在办公室里等了十几分钟,谭淑珍到了,和她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四十几岁的男的,个子小小的,脸很白净,谭淑珍给他们互相介绍说,这是周斌,又向周斌介绍说,这是张晨张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