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水力发电使用的是直接推动轮机切割磁感线发电,而光伏发电则利用的是光电效应的领域,但是除此之外,无论是火力,还是核能,本质上都是获得热能让水沸腾,然后利用蒸汽推动燃气轮机,同样是切割磁感线来发电。
苏眉曾经也听过那个有点搞笑的笑话,就是火箭发动机的尺寸取决于两匹马并行时屁股的宽度。
现在看来这个笑话有些荒诞不经,但是却揭示着人类发展的真理,或者你说它是路径依赖,又或者说是一条一以贯之的科技线。
最伟大的发明都是诞生于最微不足道的理论,将好像当年法拉第在博览会上展示他的最新成果——一台小型的圆盘发电机,被人哂笑说这个不断转动的小东西有什么用?法拉第回答说:尊敬的女士,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
可是千百年后的今天,所有与电气有关的发明创造,整个人类的科技发展,都是建立在这个只会不断转动的小东西上。
苏眉在那些巨大的反应堆中穿梭着,她对于核物理的知识只停留在高中那些基本的尝试范畴,苏眉也不是什么竞赛型的选手,即使她是,物理竞赛也不会拗着只靠核物理或者说相对论方面的知识。
她不知道这些林林总总的装置和按钮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只是大致辨认出来人们在太阳熄灭之后,将这个原本与生活区分开的核电站工作区给用混凝土给包裹起来,建立了完善一体的维生系统,甚至连臃肿的冷却塔都没有浪费,原本核电站的废热过多的缺点在这里甚至能够被有效利用来加热固化空气,给维生区域制造新的空间。
只是即使是这样,最终这座核电站也没有避免逐渐失能废弃的命运。
至少在此时的苏眉眼中,哪些反应堆机组还在工作她还是能看出来的。
如今这里被混凝土覆盖的六台核反应堆机组,其中五组的燃料棒都已经被操作拔出,只有一组还在继续运作,只是面临着冷却不足随时可能熔解堆芯的危险。
一旦堆芯熔解,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核泄漏,这个核电站避难所里的所有人都要和避难所一起陪葬。
苏眉叹了一口气,只觉得心情异常沉重。
当时虽然有简单的背景介绍,可是如今她真的接触了这个工作区域,才更能理解当初那些在避难所居住的居民心中的绝望,毕竟死亡是那样的触手可及,并且不可挽回。
外面是几十米厚的氮雪层,温度低到零下两百多摄氏度的地步。
只是想想,就感觉最后一点生存的希望都被湮灭了。
苏眉在核电站工作区大致看了一遍,确认这真的只是一个游览区域,并没有太多的操作空间,就算可以操作,苏眉也不想作死操作,况且她还一窍不通,交通委也没有给她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