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而来,不亦乐乎!”司马镜拿着《论语》摇头晃脑的读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前面几十名学生也跟着司马镜摇头晃脑的读着。
就这样司马镜跟着读一遍,后面的学生跟着念一遍。
当通读一遍之后,司马镜再一段一段向这些学生解释着文中的原意。
“叮叮叮!”下课铃响起之后。
“下课!”
“起立!”班长叫道。
“同学们再见!”
“老师再见!”
而后这些学生就笑着跑出了教师。
司马镜看到这幕笑道:“真是充满活力,你们算是赶上好时代了!”
这点他还真没有说错,像他这样的大儒,在荆州他只收最顶级的门阀士族子弟,或是寒门当中资质优秀的弟子。教授的也是最顶级的学问,他的弟子在他的学院毕业之后,拿到的就是最顶级的仕途通行证。
而现在他只能教授最简单的论语,学生也是一些八九岁的孩童。
其实他和其他在蓟都的大儒也不是没有想过在大乾开办私塾,想用这种方法来影响大乾的底层,为儒家兴盛打下根基。
只可惜徐伟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大乾的公立教育让他们这个想法烟消云散,同时大乾根本不认可私塾教育。
当初是因为把《论语》还有其他儒家经典纳入国学当中,而让这些大儒一阵兴奋,但后来他们发现了徐伟只是把《论语》当做启蒙教材,而其他的儒家经典也没有多看重,虽然用来教学但在科举考试的份额当中却不多。
而且其他学派的经典也在中学高学范围内纳入国学当中,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也算是贬低了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