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喆正和魏世清一起看数据,实验研究主要是他们两个人做,白建武也参与进来,一起对红螺菌进行检测。
虽然白建武不在实验团队中,但他是微生物技术实验室支柱级别的研究员,研究也会有微生物技术实验室一份,他也就直接参与了进来。
“我早就知道这个研究很厉害。”李仁喆笑嘻嘻地说道,“不过,还是谢谢你的提醒了,赵奕。”
“不客气,确实很厉害!”
赵奕没有直接拆台,而是说道,“这个研究,后续还有方向。我觉得可以继续进行培养,比如,让它适应各种环境,或者是继续增强代谢强度。”
实验室里的人都认真听着。
“这也是变异研究的方向。”赵奕道,“如果能在一方面继续增强,未来的应用空间肯定会更加广泛。”
“现在这个研究也说不好,我认为最少能拿到一个国际医学奖项,应用广泛以后,拿到一个诺贝尔也不奇怪。”
诺贝尔医学奖非常主动应用。
在学术领域的诺贝尔医学奖,大多数奖励给新的研究方式,比如,基因切割技术的发现,就可以为基因的研究带来广阔的空间。
而医药、微生物相关技术的研究,想要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就必须要应用足够广泛,比如一种新的药物,需要治好很多的人,大量的人群因此受惠,才可能会获奖。
变异红螺菌的研究,也是一种微生物技术的研究,就需要应用广泛以后,才可能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虽然赵奕说是‘应用广泛’以后,才可能会获奖,但要听听‘诺贝尔’三个字,就让实验室的几个人激动不已了。
那可是诺贝尔医学奖,准确的说是诺贝尔奖生物医学奖,别说是能获得这个奖项了,哪怕是作为候选人被提名,也已经非常的了不起。
赵奕则在思考另一个事情,就是把变异红螺菌带到月球上,建造一个超小型的实验室进行研究。
月球的环境和地球表面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可以利用实验室手段创造出一个环境。
如果变异红螺菌可以在月球大面积的繁殖,就可以放进月球基地里,顶替里面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或者说,和植物一起改善月球基地内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