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数学界人士也纷纷表态。
数学界人士表态也是很正常的,因为赵奕的成果太多、太重大了,他都评不上院士,其他人还怎么评?
不评上还好说,评上了才尴尬。
好几个有资格评院士的数学家,都干脆放弃了今年的增选资格,因为他们能预料到尴尬。
别说赵奕评得上评不上,和赵奕一起评上了,就不尴尬吗?
到时候被报道出来,也许会被人当笑话看,出去都没什么颜面,还不如就当个教授来的好。
那些评上院士的数学家,也都希望赵奕能评上,否则他们都不敢说自己是‘数学院士’,普通人肯定会这么想,“赵奕都没评上院士,你凭什么能当数学院士?成果比赵奕高?”
这就尴尬了。
其他领域的学者们,也纷纷发表了看法,但只要是发表看法的,就都是对赵奕表示支持,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敢逆风而行说不支持。
事实上,学术圈可不和谐。
学术圈和其他圈子,说白了也都差不多,一片和谐是不可能的,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一样,做同样研究的就是竞争对手,不同研究也存在‘学术鄙视链’。
在针对院士的增选上,各方的心思就更多了。
赵奕评选院士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太年轻,就像是钱智金分析的,一个年轻的凭借成果上来了,肯定会影响那些‘熬资历’、‘拼人脉’的老人。
以后的院士增选都会重成果,也许有些人连评选资格都没有了。
这些‘熬资历’、‘拼人脉’的老人,肯定不愿意赵奕被选上,但到了这个地步,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
现在来看赵奕评上,肯定比不评上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