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页

吴家夫妇听着声响也迎了出来。上下张罗着找药上药,人声喧闹,脚步凌乱,逐渐淹没了那吴二小姐如银铃般的笑声。

王授文闷着头跟着自己的母亲和吴家二老往正厅里走,过后的一应行礼问安都是麻麻木木的。吴家的老爷是当时长洲有名的老学究,在国势衰微的大明末期,他从不爱谈论政治经济,专爱研究诗词歌赋,因此,虽官当得不大,却在地方上颇有学名。

他一早就听说过王授文这位长州学派后起之秀的名字。今日得以相见,自然是文心相撞,要好生做一次忘年对谈,因此话头一起,几乎忘了这回是给自己相看女婿的。眉飞色舞,口若悬河,说得一刻都停不下来。

只剩下吴夫人笑咪咪得打量着这个有些少年老成的年轻人。

那年王授文将才满二十岁,虽年轻,却留着半寸来长的胡须,看起来比实际的年纪要偏大,却莫名地给了吴夫人一种老实持重的感觉。又听他与自己的老爷对谈,客气有礼,虽有自己的看法,却不强辩,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心里甚是满意,不住得对着秦氏点头。

秦氏笑向王授文的母亲,意思明白。

这桩婚事啊,定了。

长辈们都满意,两个年轻人却是各怀格的心思。

不过,两家的父母彼相看对家孩子,当事人虽然心里头明白,却并没有为自己人生归宿说话的权力。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嘛,长辈们但凡敲定,哪怕那女人是牛鬼蛇神,男人也得往家娶。王授文来时,就做好了这个准备。不过老天开眼,让他们鬼使神差地见了这么一面。

王授文心里又是庆幸,又是烦恼。

庆幸的是,这吴家二小姐绝对算得上“颜如玉”的清秀佳人,烦恼的是,自己在她面前,像个没见过世面的“草包。

与吴家老爷相谈的时候。他都一直在懊恼。时不时地分心拿余光往内院里看去。

她仍然跟着自己的姐姐在收桂花,秋日的物影落了她满身,她的姐姐凑在她耳边说了一句什么话,她先是脸一红,继而又笑了起来,洁白整齐的牙齿衬着红唇,有一种跳脱出三纲五常的荒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