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页

连起来便是“避暑”二字。

老道人望着这两个字,陷入沉思。

当年那位明空女帝,倒是曾经在北邙山一代建造过一座避暑行宫,周围还有三座道家名观,分别是:上清宫、中清宫、下清宫,那时候的北邙山还不像今日这般阴气森森,每逢重阳佳节,上北邙游览者络绎不绝,素有“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的典故,邙山晚眺更被誉为八景之一,每当夕阳西下,万家灯火,如同天上繁星,登阜远望,伊洛二川之胜,尽收眼底。

可是在金帐汗国攻陷前朝大晋的半壁河山时,这座行宫连同几座宫观就已经毁于战火,再加上皂阁宗趁势在北邙山构筑大阵,引万鬼入北邙,蓄养尸兵鬼卒无数,使得好好一座风水宝地的北邙山变为阴气重重的阴森鬼域,就更不会有什么游人来此,几座侥幸残存的宫观也都陆续荒废,难不成这里就是当年的避暑行宫遗址?

想到这儿,老道踏罡步斗,伸手按住石碑的顶部,运转气机往上一提,大喝一声“起。”

原本寂静无声的密林中骤然发出巨大轰隆声响。

随着石碑向上缓缓升起,整座密林的雾气也随之消散,无数树木向两旁退去,显露出一片连绵殿阁,论规模尤胜亲王府邸,只是此时破败不堪,黑暗死寂,没有半分人气。

那座石碑此时已经完全升上地面,上面果然写着“避暑行宫”四字。

第二章 一剑三寸

随着这座本该早已被毁去的避暑行宫现世,骤起阴风,仿佛是万鬼哭豪,将老道人的道袍吹得猎猎作响,也将周围的树木吹得左摇右晃。

老道人倒是不怕这种伎俩,只是有些犹豫,是否要进入这座“避暑行宫”?毕竟他是受人所托来寻太阴尸的出世之地,可不是来探幽寻宝,之所以会寻到此地来,自然是因为《撼龙经》的缘故,历代盗墓贼之所以会以《撼龙经》或《青囊经》寻找帝王陵墓,原因再简单不过,正是因为历代帝王将相必然要将自己葬在一处风水宝地,所谓的“寻龙点穴”便是寻找这等风水宝地,前人依据此法觅地下葬,后人依照其法寻找,所找到的风水宝地中多半就会有前人留下的墓穴。

此次太阴尸出世,只知道在北邙山一代,可具体在何处,却是不清楚了,所以老人才会受人之托前来寻找,没成想太阴尸的出世之地没有找到,倒是找到了当年明空女帝留下的“避暑行宫”,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当年明空女帝修建行宫,也定然是修建在一处藏风聚水的宝地,以求“紫气东来”的大吉风水。不过世事变化,王朝尚要更迭,龙脉也会更易,风水自然也不是一成不变,如今这处紫气东来的风水宝地已经变成了风凶火异的凶地。

老道人犹豫了片刻,还是决定不去多管闲事,打算转身离去。

可就在此时,有一道悠悠荡荡的女声传来,“敲开了别人的家门,却又过门不入,这可不是为客之道。”

这嗓音十分轻容,回荡在密林之间,仿佛轻烟薄雾似的,直往人的耳朵里钻去。

老道的身子骤然僵硬,脊背发冷,头皮发麻,额头上渗出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