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时候,这里还不是沙漠。
但已经与沙漠没什么太大区别。
从肤施县出来,沿着朔水逆流而上。
向西走了一天之后。
开始与朔水分开,进入这片沙漠。
马队在朔水中,取了足够的清水。
又在这片沙漠中,行进了两天时间。
终于走出了这片沙漠。
一条大河,横在了马队的面前。
这是德水,也叫黄河。
不过,这里的大河还没有经过黄土高原,所以水还是很清冽的。
顺着大河继续逆流而上,走了约莫半天的路程之后,湍急的水流渐缓。
一个简陋破旧的渡口,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
渡口停着十几艘崭新新的小渡船。
说是小渡船,但其实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经不算小了。
能够载着两三匹马渡河。
而从渡口往南看去,隐隐约约能够看到延绵的山峦。
在那山峦之上,还能够依稀看到城墙的痕迹。
那是秦长城。
不过是很多年前的旧长城。
蒙恬大军北进收河南地和九原郡之后,秦国北方的边界已经推进到了阴山和阳山。
阴山上修建了新的长城。
这里的长城,便基本上被废弃。
只有一些老卒在这里常年驻守,若是发现有匈奴大军想要从这里渡河袭击,就点燃烽火台。
附近的守军,会赶来支援。
不过这里没什么秦国城池,也没什么富庶的秦国村落。
山里的苦哈哈可能比匈奴人还要穷。
过了长城往南走,是连山路都没有的穷山恶水。
对于匈奴来说,这里毫无油水可捞。
所以也就根本懒得偷袭这里的边防。
孟榆觉得有些奇怪。
这里按理来说应该是荒无人烟的。
就算是有渡口,也应该是非常破旧才对。
秦人一般不会出现在这里了。
可是这渡口,却似乎是前不久刚刚有人用过。
而那渡口的渡船,竟然还是新的!
那些木头上的毛刺甚至还割手。
随行的月氏使者也觉得有些奇怪。
这里几乎没有人来。
以往有一两只简陋的筏子,就已经是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