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与章邯、李由私下探讨过。
北进覆灭蒙恬,有些困难。
但若要自保,凭借关中地区的易守难攻,也可让蒙恬大军无功而返。
况且,蒙氏族人,北征大军的家眷,都还在关中。
蒙恬不敢乱为。
两封诏命,都是在秦国百官的面前现场开启封印,验封无误。
那上面,也都盖上了秦国国玺!
右丞相冯去疾查验了蜡封、玺印,都没有任何问题。
紧接着,赵高扶持着还有些懵懂的嬴胡亥,步入章台宫大殿。
以治粟内史为首的几个官员,发出了质疑。
觉得这其中有疑。
因为那两封诏书,都不是始皇帝手书。
而是赵高所书写,只是扣上了国玺印记。
李斯则说道:“上病重,无力书之。赵高为中车令,嬴姓宗族,代掌书印,不违制也。上托孤于斯,是任重也!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今奉主之诏,听天之命!岂可负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君等称疑,是言斯不忠邪?”
一言出,群臣不敢再提疑惑。
因为李斯俨然已经将自己和公子胡亥,绑定在了一起。
若是质疑胡亥,那就是质疑李斯。
若是反对胡亥,那就成了反对李斯!
官员们虽然嘴上不说,但心中的疑惑,丝毫不减。
其实,疑惑只是小事。
官员们的背后,都有着不同的利益集团。
既然始皇帝生前并没有明确立谁为太子。
那么……凭什么不能‘怀疑’呢?
就算是立了太子,君不闻当年嬴通公子吗?
谁当皇帝,受影响最深的可不是天下黔首。
而是当朝那些官员背后组成的利益圈子。
一朝天子一朝臣,说得可不仅仅只是治国。
几个李斯提携上来的官员,则顺着李斯的话说道:“上出行,咸阳诸公子均莫许从之!唯少公子胡亥,许之从驾东巡!足证上意!”
李斯作为秦国丞相,已经多年。
秦国朝野上下,大部分的官吏,都是李斯培养或提拔起来的。
所以李斯一言既出,便立刻受到了绝大多数官员的支持。
丞相李斯在位,才能保障他们的官位、利益和家族。
若是换一个人来当左丞相,那么势必也会对整个秦国的官场造成不小的冲击。
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至此,虽然有几个官员还有疑惑。
但看了看大殿周围的那些甲士,和少府章邯一直按在剑柄上的手。
又看了看始终没有表态反对的右丞相冯去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