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7页

节目里,那些一闪而逝的外国青年导演,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被贾伦斯胁迫改剧本的鞋拔子脸导演,一脸苦相,苦不堪言,无数职场人士感同身受;一群外国青年导演结束午餐,回到公司从长廊经过的时候,后期很用心地给他们分别打上了介绍,这位是《黑镜》某集的副导演,这位是某集的编剧之一,配合慢镜头的效果,导致一堆人走来时,气场简直跟校园动漫里学生会出行般嚣张跋扈,散发着强者的气息。

外国人来华夏拍电影,傲慢的华夏人其实是不怎么在意,甚至都不怎么放在眼里。但【火种】的外国人不太一样。他们远渡重洋、拖家带口地来到华夏,是货真价实的追梦者,经过重重筛选,于学院和剧组刻苦学习,再挺过残酷的磨练(贾伦斯的指手画脚),每一位都具备着相当的实力。

“这是半记录片半综艺形式,把导演当选秀明星来拍了。”翁楠希站在制作人的高度说:“也是宣传片。而且是不花一分钱,反过来大赚特赚的那种长线宣传。”

在翁楠希看来,这个节目已经具备着多种成功的要素。只要王导那边不坍台,赛制搞得有趣一些,就又是一个顶级综艺诞生了。

相比起什么《演员请待机》、《我是演员》之类,王导的这个新节目规模更大,可看性更高,影响力也更广。如果这个节目成功了,那节目在影视圈的影响力,几乎可以说是《好声音》之于音乐圈。第二季、第三季一直往后做下去,拉拢合作的公司范围扩大,到时候王导可以说是《极限男人》的金导、《三天两夜》的罗导这种级别的综艺导演了。

“听说【艾都】也会加入。”经纪人说。

“【艾都】?”翁楠希问:“【艾都音乐】,还是【艾都影业】?”

“说是都有。”经纪人讲,“【艾都音乐】参加配乐和插曲环节。【艾都影业】派演员去参加选角环节。”讲完又补充,“只是听说是这样的,到底是不是还没确定。”

翁楠希没说话。心里知道多半是真的。

“跟进一下。”翁楠希说:“我们公司的演员也可以去试试。”

经纪人有些讶异。【火种】和王导的这个项目,现在业内不知多少公司在关注着。他之所以没那么上心,是清楚自己公司跟【火种】关系并没有多好。

翁楠希面朝车窗,说:“能去的都去试试看吧。反正不会有什么损失。”

经纪人疑惑没表现在脸上,只是笑着应和道:“也是。”

翁楠希眼帘低垂,望向窗外。

窗外的雨滴斜斜地摔在车窗上,固执地划出一条长长的水痕,很像被抛弃的人作出的苦苦哀求的姿态。

半年前双方那次短暂的联合,共同抵御了舆论危机,但这并不代表她和韩觉就成为了朋友或合作伙伴。这一点,她和韩觉心知肚明,都是有默契的。之后韩觉作为【我也是】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却深陷【黑客门】,运动的名声和信誉几乎毁了大半,翁楠希也一度感到头疼,后来虽没落井下石,但也没有同仇敌忾。因为她清楚,那边并不喜欢和她牵扯太多。她和韩觉的关系,最多只是不成为敌人,永远也没办法再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