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琴弦就着几个音符反复奏响,似乎飘荡在天地里的回音。
阑海稍稍一品,就听出这是多利亚调式,也就是教会调式,一种宗教般的神性油然而生,直击心灵深处。
韩觉的唱功在这里并不用力,他只是悠悠地唱,然而情绪竟也自然而然的十分饱满。
阑海的心神随着音符和歌声起起落落,飘零于旋律加歌词所描绘出来的画面——一棵树干扭曲,挣扎着向上生长的橄榄树,正孤零零地盘踞在龟裂的大地上。天地广阔,却受困于此无处可去。
阑海想到这里突然一顿,讶于这样抒发乡愁探索人生的歌词,让这些无处为家的孩子们听去,会不会过于沉重?他仔细看了看周围一圈默然的孩子们,他们年纪尚幼,并不能从字句间理解这首歌里对根的哀愁,和对自我认知的迷茫。但音乐的本质是声音,孩子们听着音乐,听着歌声,脸上便不自觉受到了感染,表情开始哀痛或者惶然。
好在韩觉唱这首歌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孩子们心头发堵,要不然他也不会唱这首歌。
阑海正担心着,就听到了下一段。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这一段开始,韩觉的语气开始不再那么飘零。
随着歌词,韩觉唱到了飞鸟,阑海就像听到了鸟叫,唱到山间小溪,阑海就感受到了小溪的清凉。而那橄榄树也不再惆怅孤单,而是旺盛生长,绿树成荫。阑海静静地听,也静静地看,他看到孩子们的眉头,在情绪爆发的句末,一下子舒展开来。
原先歌曲里的迷惘,到了后面豁然开朗,不再积郁,不再独自感伤,世界的一切都在眼前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