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短短十秒的接触,依然如昨天发生的事一样,在翁楠希记忆里无比清晰。
所有细节她都记得:韩觉的眼睛像刚哭过,红红的,眼睛周围也有泪痕。脸上的表情还残留着悲伤的痕迹。发梢因汗水浸透而贴在额头,有些狼狈。当整个人却异常的沉稳,着装也意外的朴素。在看到她的时候,韩觉什么反应也没有,没有牵强一笑,没有跪地挽留,甚至什么话也没有说。
原本那么喜欢她,那么不愿分手的人,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看透了一切,放手。这让以为韩觉会最后闹到最后一刻的翁楠希有些预料不及。翁楠希把箱子放下后想说些什么,但又怕给出错误信号,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转身走了。
韩觉没有挽留。
从那时候开始,韩觉再也没有挽留过她了。
翁楠希不是一个喜欢在事后想【如果】的人。原本她试图挽回过这段感情,但面对韩觉冷淡的反应,翁楠希看不到半点希望。【算了】她想。后来遇到章依曼与之针锋相对,也只是想弄清楚【凭什么】。但是,半个多月前,她听了【适合张子商】里面的那些歌,特别是循环听了好多遍《梦一场》以后,她已经不知道多少次想过所谓【如果】了。
因为她重新看到了希望。她不怕被恨,就怕被无视。但看到章依曼对她的敌意,再听了那些歌,她觉得韩觉对于他们那段感情,并不是完全释然的。
她还是有分量的。
于是翁楠希开始止不住地想:
如果那天晚上,她在还了箱子之后,把原本徘徊在嘴边的话说出口了。
如果那天晚上,她没有把箱子还给韩觉。
如果上一次通话,她最后给韩觉一次改变的机会。
如果韩觉早一点变得争气……
如果……
翁楠希想了很多,但她终究是个务实的人,知道想再多的【如果】而不去行动的话,只会让自己越来越难受。
她不喜欢【如果】,所以她准备弥补,准备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