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奏对

盛长桢躬身一礼,随即昂然挺身道:“臣之计策说来也简单,与其朝廷驱使百姓背井离乡,不如让百姓自愿去交趾谋生路。”

“自愿?怎么个自愿法,说得具体些。”

“交趾沃土千里,无人耕种,百姓不愿前去,无非是不知其情,畏其路远,不愿背井离乡。这就需要一批敢于冒险跋涉的先行者,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来告诉百姓,交趾是一片寸土寸金、亟待开发的热土。”

“先行者?”

“正是,臣以为着先行者应当是国中的商贾。商人逐利,只要利益足够,距离完全成不了阻碍,朝廷要做的,就是以利诱之。”

“那么,利从何来?”

“利在海门!海门是交址大河红河的出海口,内通红河,外联北部湾,乃河海一体之航运枢纽。若在此开港通航,远贸东洋南洋,其利何止数倍,商人必然趋之如骛,纷至沓来。”

“你是想开海!”

赵宗全勃然变色,质问盛长桢:“你可知太祖祖训禁海?你这是要朕违逆太祖么?”

“臣不敢。”盛长桢道罪一声,旋即面不改色道:“然而世上从无一成不变之法,时移事迁,万物更迭,若一昧抱残守缺,顽固不化,只会自取灭亡罢了。陛下贤明果毅,定是明白其中道理的。”

赵宗全开拓进取,显然不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之人,否则也不会有礼议之争了,盛长桢这话却是正正说到了他的心里。

他面色缓和了些许,又问道:“这话倒是有些道理,不过,即使朕允了你,朝臣们恐怕也不会同意,到时候又该怎么办?”

开海之事,违逆祖训,必然会引来朝臣们激烈的反对,毕竟道学先生是永远都除不尽的。

礼议之后,赵宗全固然是扫清了反对派,但也让朝堂颇为空虚,所以,赵宗全并不想在这个时候再掀起一场朝争。

盛长桢粲然一笑:“交趾并非大周本土,于此开海,自可不循旧例,因地制宜。如此一来,朝上诸公又凭什么反对呢?

而且包景年现驻扎海门,若是海门贸易兴盛,便可命他设卡收税,只要源源不断的银子入到国库,各部的大人自然就会明白海贸的好处,日后国内想要开海也就不难了。”

《骗了康熙》

赵宗全略一沉吟,立刻心领神会,指着盛长桢笑骂道:“好你个盛长桢,原来在这等着呢!也罢,朕就允了你,在海门设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