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小心翼翼地抚上那娟秀的文字,似乎想透过这轻薄的纸张传达自己的歉意。

“不好意思啊婶子,你的大女儿已经没有机会盖上它出嫁了,她会不会已经到你身边,亲自跟你说了啊?”她喃喃道,“再不想办法,你的另外三个儿女也快没机会用上了。”

感叹完,她又把其余的包袱打开,先看看里面有些啥吧。

林心儿的也是一个大红盖头,不过绣的是牡丹,针脚配色都不能和林敏儿的相比,有些地方还好,有些地方针脚却开始散乱,疏密也有点不均,特别是四个角的小花明显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好象是勉力支撑完成的一样。

“会不会是敏儿娘病重的时候绣完的,所以才显得这样的仓促。”林敏猜测。其实,单看的话以她的眼光还是很漂亮很不错的,只是两相比较,优劣就一目了然了。

小文和小伟的则各是一根银钗,这里也有说亲男女相看的习俗,如果男方相中了,男方母亲就会把银钗插到女方头上。钗子成色一般,花纹简单,重量也挺轻,可见当时准备的时候家里的经济情况已经不是很好了。

她把三样东西分别原样包好,信也重新夹在包袱上,这个信不是写给她的,她可不能偷看,不过想来信中意思应该差不了多少,都是母亲对孩子的眷恋和不舍。

敏儿娘写这些信时,在想些什么呢?她会是怎样的期盼和憧憬,又带着怎样的遗憾和牵挂?努力回忆了一下她的模样,竟发现已有些模糊。

林敏把小敏儿的包袱拿出来,将其余的仍旧装好,起身打开柜子放进去,压在那一叠衣服下面。

“放在这里应该不会被发现吧?”平时衣柜都是她在打理,弟妹们基本上不会来翻动。

既然敏儿娘想让孩子们成亲的时候再用,那就到时候交给他们。他们年纪还小,现在拿到除了唤起对娘的思念,徒增伤心难过,其他的感触可能不会很深,等长大了经历多了才能更加体会娘亲的心意。

至于敏儿的盖头,她已经用不上了,就跟小文说是找到了娘亲以前的绣品,正好拿到镇上卖了,买些生活必需品和发豆芽的材料回来。只要能挣到钱,让三个孩子平安健康富足安乐的长大,敏儿娘应该不会反对。至于那封信,等中秋的时候烧给小敏儿,让她也感受下母亲的关爱。

收好包袱,林敏把被单里子面子展开铺平在床上,用拆下来的棉线缝合起来,只留一个口子,装棉絮的时候直接从这里塞进去就可以了,这对女红不错的敏儿来说易如反掌。

林敏一边缝被子,一边在心里默默回忆敏儿娘的样子。

敏儿娘姓吴,和漂亮的长相一样,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吴若芸。

以前两人经常在一起做绣活,吴氏就会聊起过去在娘家的生活和一些她为人处世的观点,还会教导敏儿怎么与人相处。只是她的有些想法和对他人的评价都带有很强烈的个人色彩,林敏觉得有点失之偏颇。而且她只重视几个孩子的学业和个人品德的教育,在打理庶务管事持家方面基本没有教过他们,以至于四个孩子生存能力十分弱。当然吴氏自己就不太擅长。

以林敏现代的眼光来看,她就是个浪漫的古代文艺女青年,有点小清高甚至是小矫情,她对于女子的观点颇为前卫。认为女子的命运非常可怜,出嫁以后要相夫教子,小心翼翼讨好公婆,如果让他们不满意还有可能被扫地出门,所以在家的时候就要好好宠爱,尽量多过几天享福的日子,多做几天娇娇客。林敏非常认可她的想法,猜测可能和吴氏娘亲对她的教育有关。

吴氏家所在村子离这里挺远,坐车都要两天的时间,她爹是村子里的秀才,亲娘从小卖到县城里的大户人家做丫头,到婚配的年纪放出来嫁给了她爹,因此家里经济条件比普通农家要好很多,所以她从来没有下地做过活,只跟着她娘在家学女红厨艺。她娘对她的影响非常大。

在她的描述里,她娘简直就是传说中的存在,容貌之美,她不及半分。绣活之妙,她没学到一成,性格温柔大方,不笑不说话,对谁都言笑晏晏。懂得又多,教她认字背诗礼仪规矩,给她讲公子小姐的故事,大户人家的生活,真真的见多识广。

只是不晓得什么原因,她爹和她奶奶对她们娘俩始终不冷不热,这让她非常不能理解,这么完美的女子怎么会有人不满意呢?

更让人气愤的是,7岁时她娘因病去了,她爹竟然很快就续娶了,还是个长相平凡的乡下老姑娘。他怎么能轻易的就将她娘忘掉,和这样的女人相亲相爱?居然还连生了三个儿子!每次看到那一家人说说笑笑,她就会忍不住捣乱,和他们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