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索雷端咖啡的手直接凝滞在了空中,半晌才微微冷哼了一声:“那你还不如跟我聊60亿的问题呢。皮诺先生绝对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只有阿诺特那个血腥的疯子才会。
顾,你跟乔治·阿玛尼合作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那种温文尔雅、不干涉设计师开坑决策的姿态,原来都是装的么。”
索雷如此激烈的反应,外行看官或许会有些莫名其妙,要听懂这一点,就必须扫盲一下如今的世界第一奢侈巨头、lvh的伯纳德·阿诺特最狠辣的一招起家绝招。
其实,论资本,阿诺特原本是不如历峰集团、南非的鲁伯特家族的,阿诺特最多也就跟世界第三的开云老板皮诺不相上下。
但是,从90年代开始,阿诺特的经营得法,让他斩获了巨量的、远超同行的成长空间。他用的最毒最有效的一招,就是“恶意收购独立品牌后,大肆砍杀没有竞争力的产品线事业部,然后把砍下来的部分打包包装抛售套现”。
打个比方,阿诺特最初这么干,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付他旗下购得的迪奥。
80年代的迪奥,其实产品线是门类很繁多的,不只是做化妆品,连服饰箱包首饰都挺有名,只是没有迪奥的化妆品那么有名。
阿诺特收购之后,就把那些拆分的、要放弃的箱包服饰首饰事业部,全部财务上包装好、或者通过股市,或者通过私募股权融资,找接盘侠丢了,只留下迪奥最有竞争力的优质资产。
这一招如果是运营一家单独的奢侈品公司时,效果也不明显,因为蚊子再小也是肉,迪奥砍掉了除化妆品以外的生意后,终究是营业额与总毛利都会下降的。
但是因为阿诺特手上有lvh这个大集团,所以他就不怕了——迪奥专注于做化妆品之后,迪奥抛弃掉的女装部分,lvh可以让纪梵希去做嘛,迪奥抛弃掉的箱包,可以让lv去做嘛。
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大集团内部统筹,降低各个子品牌的互相竞争内耗,只专注每个子品牌最强的一个项目,做到最强。
对于每个子公司来说,这样被砍项目是有损这家子公司的自身利益的。但是如果站在lvh这个集团公司的角度,这种措施是极大降低重复冗余成本的好事儿。
那么,为什么其他同行不这么干呢?
那就要说,在阿诺特敏锐地发现“奢侈品产业,可以做成一家集团公司控股一堆品牌公司”这种模式时,世界上其他人本来就还没想到这条路。
另一方面,奢侈品业界是比较讲究逼格和情怀的,很多子公司ceo喜欢“癞痢的儿子自己的好”,舍不得割肉。
这也导致阿诺特一贯以“恶意收购的门口的野蛮人”著称,当不了白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