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页

一来,是为了多个助益,二来,则是因为皇太后身为先帝的原配发妻,先天就对李元毓这个皇帝具有法理上的压制,并且,她在仁宗老臣面前的话语权,远比李元毓和燕琅这对帝后重。

这是一把双刃剑。

皇太后可以破坏掉李元毓继位的合法性,倘若李元毓无道,她甚至可以联合宗室、朝臣废掉他,但同理,她对于燕琅这个儿媳妇所具有的压制性,只强不弱。

皇太后支持杀掉李元毓,是因为李元毓侵犯了她的直接利益,他利用了她,并且过河拆桥,对承恩侯府狠下杀手,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皇太后觉得即便李元毓死了,也可以叫皇太子李衡登基。

因为李衡是先帝的嫡长孙,是李家的骨肉血脉,李元毓死了,皇位给李衡,肉烂在自己家锅里,她死之后,还可以坦然去见先帝。

但若是郭蕤这个皇后做了天子,就是另一件事了。

此事在她心里引起的震动,或许会比李元毓对承恩侯府暗下杀手还要大。

燕琅没想过越过李衡直接称帝,现下的局势,也不允许她这样做,她想的是徐徐图之,进一步蚕食李元毓的势力,掌控大局之后,再送他上西天。

李元毓死了,皇太子李衡继位,她以皇太后的身份监国,待到时机成熟,再行称帝。

若真是如此的话,有一个大的前提,李元毓的死,她不能沾手,至少在明面上,不能跟她有任何关系,以免来日被翻出来,遭人诟病。

燕琅定了心思,便想好了如何利用阮梨这颗好棋,垂眼一笑,道:“不必理会,她要做什么,便由着她去,翻不了天的。”

穆贤妃见她胸有成竹,便不再多提,道了告辞,手提轻纱披帛,缓步离去。

……

张行被判处斩立决之后,很快便被执行,如此雷厉风行,既叫人赞叹郭后手腕之强硬,也叫那些心思清明的朝臣们看出了几分端倪。

帝后已然失和,在张行身上的这一场角力,是皇后占了上风。

李元毓没有就此说过什么,直到此刻,他还沉浸在被结发妻子骗了这么多年的悲痛与愤怒中,燕琅照旧是不显山不露水,每日往太极殿去理事,将朝政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

先帝在时,便曾经大力裁撤冗官,削减官吏人数,现下天下大治,每三年一次的科举,却不再能满足朝廷对于人才的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