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核心

解析、改造,意味着对泉眼的掌握到达一定境界,陈屿完全可以脱离山涧的环境,自行任选一地去构筑灵性丰沛,然后只要时机合适,有寂灭灵核在手的他有能力再造一轮泉眼出来!

“泉眼的存在确实与内景地胎死腹中这一环有关,或者说本就相当于一个半成的内景地。”

吮吸灵性,纯化后再吐露,这一过程与内景的作用相似——后者在他看来充当了天地过滤的一层,用处便是将灵性中的杂质析出剔除。

如今,泉眼不过个头小了些,同时间能过滤的灵性数量少了些,本质上两者相差仿佛。

比起过滤灵性,陈屿更看重其中体现出的如镶嵌在世界内层的特性。

一番尝试也终于让他弄明白几分蕴含的缘由——说白了,这种镶嵌并非寻常意义上的贯穿,也即天地间多层世界不是立体存在,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泉眼确实是一个洞,一个将复数地层次粘合成了一个平面的小孔。

可惜,孔的另一头并没有‘源头’,只是一望无际的空无。

那是意识无法观测的境地,陈屿对尽头暂时兴趣不大,更多关注在短暂同化成同一面的多个层次。

惊鸿一瞥,他在其中找到了几个灵性极为丰沛的区域。

甚至有类似的淤积现象,这意味着这些地方对应的现世中很可能还有一枚枚泉眼存在!

泉眼能纯化灵性,本身自带强大聚灵效果,用作阵法布置可谓天然的核心。

在发现这一点时触动他心中的某个很久前就有的念头:布一个超大阵法,笼罩人世间,约束其中的修行者。

从传法开始他就有这个想法,无论开发雷法、钻研人念甄别,还是完善复合阵法结构,到了眼下差的就是最重要也最基础的核心。

对此他有自己的考量,不过泉眼特性确实适合,可以作为备选之一。

收回目光,陈屿改造了眼前泉眼,不止变得可携带,还让起喷吐的灵性纯度更上一层楼,在内部临摹了一圈铭文,化作轮转术式与聚灵术式。

如果说之前内外灵性流淌是涓涓细流潺潺注入,那么现在通过术法加持,已经宛如小溪汩汩,效率提升倍许。

肉眼可见的,丝丝缕缕的灵曦光华洒落周围,浸润山石土壤,低纯度的灵性天地间无处不见,但滞留不久,而如今高品质的灵性淤积近处,短短十来息,竟让周围的草簇拔高了半寸!

环顾周遭,数月来不断改造影响,已然绿草茵茵,对比山涧外仍旧初春下抽芽的嫩黄色泽,显得更加生机勃发!

另一边,陈屿还沉浸在泉眼的深处。

关注着其中运转起来的无数力量,一层层粘合在一起,看不透,但不妨碍他将之记忆下来,模仿其运行,再自行尝试。

尝试在现世中洞穿内层,只身入虚!

难难难!

良久,他放下动作,那种贯穿实在过于不好推算,神思都快要干涸也才捋出浅薄头绪,需要深入的话短时内肯定不行。

再看泉眼,经过他一番鼓捣,稳固了结构,如果周围灵性环境不发生大的变故的话,至少还能安然存在百年以上!

而这一片荒川贫瘠的山涧,在充裕精纯灵性的滋润下,哪怕不如灵液灵石那样直接,也总会在数年后变得丰饶肥厚。

想了想,陈屿觉得若在泉眼中再埋入一枚寂灭灵核,选择完全释放其中再生的力量,或许会有更神奇的变化。

略做推导就能想象,无非内景衍生而出,幻化出一方似内景地又非内景地的独特构造。

“大抵和现在的奇景类似。”

不过到底如何还不确定,能否存活生命?是否与内景一样死寂?一切都需要去验证。

但他显然不会这么做,寂灭灵核就一枚,改造成功的泉眼也只一处。

何况陈屿犯不着,他有造化真实的青胧山,出入现世也无碍,没必要花费时间精力在这上面。

也许达成这一步有其它办法,没必要依赖寂灭灵核,只是这就不是现在他需要去考虑的了。

从山涧中走出,撤下阵法驱散灵雾。

陈屿没有带走泉眼,而是任由其留在原地,同时记下了意识深入时,观察到的在内层世界中倒映出的另外几处灵性淤积地点。

打算去看一看。

也许能收获更多泉眼,这东西他不嫌多,有一个就改造一个。

“等到被改造的泉眼越来越多,驻留现世的灵性将日益丰沛……也许会迎来一个修行大世。”

前提是他不动手,否则预想中的大阵一旦落成,所谓的大世将遥遥无期。

“人世的归人世,修行还是远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