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了心情,陈屿在成玉院那片内景地中待了不短时间,基本摸清了一些事
他现在准备去一趟元阳峰,看看自家的元神之种情况如何,然后就返回。
身下茶楼内众人还在探讨,有人高呼世道艰难,有人低声交耳痛骂宋屠夫。
陈屿管不得这些纷乱,纵身离开。临走前一粒看不见的银芒从天空飘落,一分为三汇入门口懦懦徘徊却少有人看顾的一老两小脖颈。
旋即便能见到三人里面容凄苦的老妪迅速褪去浑浑噩噩之态,仿佛涌上些许活力,精神谈不上饱满,却也活跃。
低头怜爱地看了眼两个孙儿,老妪眼中多了几分火焰,不知为何,好似凭空多了双手抚平了脑中的悲戚与痛楚,她还要照顾孙儿,不能让儿子儿媳妄死!
身后又发生了什么且不多言,陈屿没那个能力照看天下人,遇见了力所能及施以援手,这是他的本心,算不得悲天悯人大善者,却总归没有将共情丧尽。
“传说仙人无悲无喜、出尘脱俗,近乎以万物为刍狗,视恶人、好人、美人、丑人、善人、友人、仇人为平等。”
真耶?假耶?
陈屿不知,他只晓得自己修的是顺本性顺本心,一个顺字,没故事里那么多花里胡哨。无论境界抑或功诀,从头到尾甚至包括灵气灵液等修行资源,全靠手搓。
“我应该不会变成那样。”
传说里的泥雕有什么好当的,还是窝在山上时而种田时而摸索修行的日子令他更舒心。
不知不觉间,元阳峰到了。
奇景在路上支撑不住被他关闭,此刻凭着余下的精神力硬抗人念,好在这一带足够僻静,人念不算驳杂纷乱。
刚来到楼阁前,未等他寻觅,一道小小人影映入眼中——当时的小女冠?
当然女童并未着冠,衣袍宽大,看得出年岁不大,面庞圆嘟嘟透着粉嫩。
陈屿上前,跟在对方后面,看着女童抱着一摞高高书册,足足十来本。累得要超过额头许多。
一对乌黑大眼左支右探,脚下走得踉踉跄跄。
走了一会儿,他的感知时刻放开,但依旧没能感应到元神之种的存在。难道那位男道僮今日不在?
很快他就发觉自己想岔了——道僮并非不再,而是元神之种已经干枯萎靡,半点儿存余都无。
趴在肋骨下一角,只剩干瘪一层皮的种子几乎要溢散掉。
陈屿默然片刻,将之挥手祛除。
视线落向前方,一大一小两道人盘膝对坐,后者正襟危坐,一板一眼。没有道行的小道僮憋得彤红,模样有些滑稽。
不过和之前不同,精神受到影响变得聪慧不少的道僮硬生生咬牙坚持,没有动辄抓耳挠腮。
啪!
脆响传来,道僮本能打了个寒颤。圆溜溜眼珠子张望去才发现师尊的尺子一直静静放在身侧——声响发自对面不远,顶着歪扭扭道髻的乖俏女童红了眼眶,张皇无措地俯身捡着地上的经卷。
道僮看了身前花白了胡子的道人一眼后咬牙还是站起,颤巍巍蹑手蹑脚,似要在师尊入定吐纳转醒前帮着蠢妹妹收拾好首尾。
陈屿将这一幕收入眼帘,然后就看见边上一直不动的老道士眉角微按,胡子下隐约勾勒些许笑意。
童子之间的亲亲之谊难免让老人家有些动容。
一旁,另一位局外人的关注点却有所不同——元神之种大多都溢散,不过剩下的也多少被小童子吸收了些,影响之下使得对方看着要比先前灵慧不少。
陈屿颔首,看来比起单纯的精神投落带来的效果,分化元神之种要更温和、平静,成效也更突出。
只是……为何灵性未曾变化?
智慧对灵性影响不大啊……不单单如此,之前没见到,如今边上这位老道士不出意外就是那位半隐居的于启猛了,一生经历颇为传奇,坊间一直流传着对方接受过某位道门道君的指点。
然而,元神体浮在空中越看面色越古怪,怎么这位大名鼎鼎的真修,灵性甚至比不上一边搅弄小指、满是歉意的女童?
难不成灵性多寡和年龄也有关系?
抱歉,今天和同事嗨过头了,没补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