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各行各业的整顿,也都向盐务看齐。
难不难?
当然难。
各种矛盾层出不穷,但皇上在这些事上特别的强硬,底气来自于,有人想试图利用所谓的民意,造个反什么的,苗头刚一起能捏死。手里有大杀器,能保证绝对的武力压制,就没有问题。可况这些政策,每十日通过邮政驿站,由专人宣读,老百姓都知道皇上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会有什么结果。处处都是为了让百姓能吃饱饭的,闹什么?好赖不分的毕竟是少数。只要老百姓不跟着闹,就乱不起来。
随着各种新技术新粮种的推广,各种厂子雨后春笋的冒出来,粮食产量高了,还有地方可以做工多挣一份钱,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谁好日子不过,乐意跟着一群二百五瞎折腾啊。
旗人也闹不起来,入关一百年了,皇上早已经不是要靠着八旗管天下的时候,宗室稳住,下面的不敢闹的。宗室怎么闹?差不多家家都有子弟在园子里,皇上亲自带着亲自教导,让读书识字,还让参与政事,只要表现得好,就给差事。再加上,皇后带着最显赫的那些个命妇做大生意,命妇们又带着再差一层的做些周边的供货的下游生意,一层一层的往下排,谁都有钱挣,大清商行的买卖都做到欧洲去了,下游的生意是方方面面的,随便干点儿啥都不少挣,你还想闹啥?
除了旧的行业税收改革之后增加的收入,国库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新增收入,就是海关税。随着大船陆续的下水,海禁解除,调整进出口的关税,这部分的收入也就越来越高。但这一部分的收入,是专款专用,收上来,又全部投入到海防的建设当中。练兵的,造船的,建海防的,开发武器的。处处不都得要钱嘛。除着海禁解除,加上武力强盛,海盗们打不过,也都转型开始上岸做正经商人了,海患都不战而胜,无形当中解决了。剩下的倭寇啥的,直接跟水军衙门的那些军汉说,抢回来的算他们自己的,有船有炮的,那一帮子能打到倭寇本土去。打呗,有劲冲外使就对了。
说一千道一万,一切都不过是利益驱使罢了。
只要能抛出去让人忍不住不得不咬的诱饵,那人,就好治。
难道别的皇帝,官员们就不知道这个道理吗?怎么可能不知道,每一个上位者都知道。只不过更多的人是有心无力罢了。
但是师父有心有力得很。
所以,只要坚持过最初的一段时间,打下基础,就不会那么累了。
师父的辛苦,楚然也知道,却帮不上大忙。
她能做啥?
做饭。
好像别的也没有了。
啊,对。
还有一个,他们俩都舍不得园明园,长春园那边儿的西洋楼才建完海晏堂,后面还有一堆的工程计划,图纸都出了,也有几处开始动工。管园大臣上了几次折子,让把绮春园也并进来,那边是怡亲王府的赐园,如今再养着那么大的园子也是负担。并不并的,是后话。现在已经开工的,停了多可惜。所以还得接着建。她挣的钱,修完园子,真没剩多少。不花国库的钱,能自己修园子,就是她对这个朝廷能做的最大的贡献了。
要加一句,修西洋楼的钱里,大头儿是出海贸易挣的。自家的船才下水没多久,还没到欧洲呢,离挣回来钱还得个三年两载的。挣回来的钱,都是批给那些出海贸易的商人的货挣回来的。
用洋人的钱修西洋楼,也是楚然和师父两个说啥都舍不得停建的原因之一。想想就很爽,不是嘛!心里那口气,多少能出去一些了。要不然,怎么出气?无缘无故去把人家打得稀巴烂吗?也不是不行,但那样的话,因果太大,他俩负担不起!
海晏堂是目前后妃们最喜欢逛的地方,连太后都带着老太妃们来两回了。稀奇嘛。老园子里的景儿再好,看久了也还是那个景儿。新的更有意思。
里面都是西洋器物,还很少。原本十三行那边儿运过来的,大部分楚然都没相中,扔库房里去了,没摆出来。等着内务府的船队出海回来带更好的呢。这回出海,皇上把弘瞻和永璜还有永瑛都给派出去压船去了,永瑛是弘昼的长子,不是嫡子,生母也不在了,一直活得很透明,但是到底是亲儿子,皇上把他提溜出来栽培,弘昼心里又不是没数儿的。一来一回就得三年。这仨带身边儿一年,捋得差不多了,出去吃点苦,被社会毒打几回,也就差不多能历练出来了。他们身份地位还都够,能压住场面,再派上能干的官员辅助,错不了的。皇上承诺差事办好了,回来一人给个郡王。弘瞻已经是果亲王了,永璜是皇长子,以后亲王也是能熬到的。但是这不是也可以为他们的儿子挣爵位嘛。永璜都俩儿子了。他自己的爵位可不够传俩儿子的。弘瞻小可怜还是个单身狗,要不是皇后丧期,他也该成亲了。那将来他不是也得有儿子嘛!永瑛比弘瞻还大两岁,已经指了婚,之前是媳妇儿守孝,现在是他守孝。原本他是侄子,不用守三年的,这回要出海,婚期也只能往后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