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章 建奴是攻不下锦州的

思来想去,祖大寿便决定招收幕僚,在关宁军中毫无根基与背景的初来者黄宗羲,理所当然地进入他的视线。

少年黄宗羲志向远大,以考取功名,进士及第为人生目标。

若是换在平时,绝不肯就此屈居于辽东将门之下。

因为,这极有可能让他被打上将门家奴的烙印,不利于日后的仕途,更会给自己的内心套上一层枷锁,从此以后挥之不去。

但是,当看到太多的战兵因为祖大寿的调度不当而无法发挥出最大战力,甚至平白战损的时候,黄宗羲痛彻心扉,便于三度推辞之后,毅然担当了这一重任。

“管他仕途不仕途,枷锁不枷锁的,都先滚一边去吧。”黄宗羲烦躁而又豪迈地挥了挥手。

重真闻言,由衷地朝他行了一个儒生之揖。

黄宗羲郑重还礼,便褪去穿在身上的轻甲,并从最为喜欢的骑兵队伍中脱离出来。

然后换上一袭贴身的儒衫,开始紧跟在祖大寿身旁,帮他出谋划策,排兵布阵,调度兵员。

与此同时,祖大寿还在重真的提议之下,设立了一个“战备军需官”的职务,也由黄宗羲担任,负责调配武器粮秣等锦州城内所拥有的一切战备物资。

至此,黄宗羲竟成了这场战争中最为忙碌的一个人,每天跑上跑下,跑进跑出,忙得脚不沾地。

然而,与身在江南时,与一帮所谓的江南士子围在一起,围绕着一些不切实际的话题争论不休比起来,他还是更加喜欢这份脚踏实地的充实。

有着后世见闻作为支撑的重真,眼光自然精准。

由此也体现出祖大寿看人的眼光,着实毒辣。

黄宗羲确有大才,在原有的基础之上通过短短一日的细致观察,便已将锦州城防的一切布局,一切兵员配制,一切战略物资,尽皆了然于胸。

在他的调配之下,锦州城防随着战争的深入非但没有丝毫松动,反而日趋稳固,战士们守起城池来越发得心应手,并且隐隐透出一种反守反击的气势与自信来。

“建奴是攻不下锦州的!无论过去、未来,还是现在!”所有人的心中,都有着这样一股信念。

祖大寿终于将脑子从痛苦的思考之中解脱了出来,便闲得心中发慌。

有时候他真想率领隶属于他的关宁铁骑祖大乐部两千少年健儿,学着重真与吴三桂的样儿,冲出城去厮杀他娘的一个痛快。

然而,当他每次缩着脑袋搓着手,弱弱地表达出这样一个意愿时,无论重真宗羲还是大乐三桂,都会吹胡子瞪眼地加以反对,就好像他们才是大将军似的。

战争,无疑是最快激发人类潜能的惨痛经历。

连续八日的勠力攻城,令原始的女真族群,将对于这个世间的原始认知发挥到了极致,偶然还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