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畿能够领兵在野外跟叛军周旋这么久,这里面起码有一大半的功劳都得归功于贾逵。
无论是训练民兵还是出谋划策,甚至就连领军作战都是贾逵亲力亲为。
也正因为这一系列的艰苦经历,磨练出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大才。
陆彦脑中正在回忆着历史上与贾逵相关的信息,这时候黄忠回来了。
黄忠回来后便向陆彦拱手问道:“先生,叛军尚有万余俘虏,他们该怎么处置?猗氏县城中也没有那么多的粮食,我们可养不起他们。”
“放心吧,我已向曹公去信,相信不久之后就有大批粮食运来河东。”陆彦回过神来,回答道。
黄忠闻言咧嘴一笑道:“先生办事儿自有章程,是末将多虑了。”
“多思考不是坏事儿,至少在粮食抵达之前,我们还需看管好这些俘虏,不能让他们生乱。”
“喏!”黄忠应诺后,抱拳退下。
陆彦的话无疑让杜畿和贾逵也放下了悬着的心。
说实话,猗氏和附近的运城也都没有太多粮食了。
要不是叛军大营还缴获了一些粮草,供养陆彦的大军可能都会显得非常困难,再养这群俘虏,那简直是要了杜畿的命。
可这么多俘虏不能白养着吧,再怎么说也有一万多人呢。
于是,陆彦开口向杜畿说道:“当初中原施行以工代赈养活了无数难民,还改善了许多基础设施。因此这群俘虏也不能白养着,我们给他们一口饭吃,他们也得用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活命的机会。”
杜畿一听立马会过意来,他拱手道:“陆骠骑英明!叛乱出现之前,下官其实就想招募人手开垦荒田,兴修水渠了这下可好,人手倒是充足了!”
“很好!”陆彦想了想,又补充道:“太学院有一批工科的学生毕业,正好可以让他们来这边一展所学。这些人可都是宝贵的人才,你可不能让他们遭到什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