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就是这里,只有这里的“二”才单独成句。这是《论语·颜渊篇》中鲁哀公与有若关于赋税问题的问答,体现了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
苏晏终于弄清了题意,顿时觉得浑身舒畅。
有了立意和中心思想,之后具体的写作便好解决了。
他心情愉快地提笔,先在草稿纸上写出思路和大纲。
池思淼瞥见众多考生愁眉苦脸地闭着眼睛找题目出处,心情甚好,忍不住淡淡地笑了起来。
他欣赏够了,坐直了身子,正准备大发慈悲地提醒一下考生们这道题的来源,目光漫不经心地一扫,就发现苏晏已经开始动笔了,在一众苦思冥想的考生中格外明显。
池思淼挑了挑眉,站起身朝着苏晏的座位走去,他步履极轻,没有发出声响。
苏晏恰好打完大纲,文思泉涌,沉浸在自己的作文之中,并未注意到监考老师正在他身后看着他下笔。
池思淼瞥了一眼苏晏的稿纸,见他的的确确是如此迅速地做出来了,心里有些惊讶。又想到苏晏是江陵府的小三元,不由得抬手摩梭了一下下巴。
他想到了另一个大名鼎鼎、才情艳艳的江陵府小三元,山长的得意门生陆弦之。这两人貌似关系还挺不错,池思淼觉得更有意思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陆陆续续有考生想出来了,不管对错,先下笔答卷。也有人直接放弃了这一道题,开始看后面的题目。
然而看到第二题,学子们再次傻眼了,坐在明亮的考场里怀疑人生。
这都是啥啥啥啊?
我真的读过书吗?我是不是根本就不识字?这道题分开的每一个字我都认识,然而合在一起这是啥意思?
第二道题的题目是:“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
谢临风就是在崩溃边缘挣扎的学子之一。